MEMS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?
MEMS传感器(微机电系统传感器)的工作原理基于微机械结构与半导体技术的结合,通过物理形变或化学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实现感知。以下是核心原理及典型类型:
一、基本工作原理
机械结构形变
MEMS传感器通过微米级机械结构(如硅薄膜、悬臂梁)感知外界参数变化。例如,压力传感器中的硅薄膜受力形变,导致嵌入的压敏电阻阻值改变(压阻效应)或电容板间距变化(电容效应)。
信号转换与处理
形变产生的电信号(电阻/电容变化)通过配套ASIC芯片进行放大、滤波和数字化处理,最终输出可读数据。例如,加速度计通过检测质量块位移引起的电容变化测算加速度。
二、主要类型及原理
压阻式传感器
原理:硅薄膜形变导致惠斯通电桥电阻变化,转换为电压信号。
应用:绝压测量(如胎压监测),精度达±0.1% FS。
电容式传感器
原理:电容板间距随压力改变,通过检测电容值变化测算压力。
优势:适合动态测量(如智能手机海拔计)。
压电式传感器
原理:压电材料(如石英)受力产生电荷,用于高频振动检测(如发动机爆震)。
三、技术特点
微型化:采用双面光刻工艺,尺寸可至毫米级。
高集成度:机械结构与信号处理电路集成于同一硅片,提升可靠性。
低功耗:电容式方案功耗低至微安级,适合穿戴设备。
MEMS传感器通过融合微机械与电子技术,实现了对压力、加速度、温度等参数的高精度感知,其工作原理的多样性使其在汽车、消费电子等领域广泛应用。